土木堡之变的真相令人细思极恐(七)(1 / 2)

不得不说,充斥全网的“朱祁镇葬送五十万大军、使得明朝由盛转衰……”

不说符合逻辑了,就连常识都不符合啊!

五十万大军,两天时间,就能立刻全部离开京师?

但凡放学的时候,你去接个孩子,也不会立马就相信了啊!

> 哦买嘎!

明朝大军的速度真快!

他们大概已经将火车、铁路普遍了吧……

两天时间,集结五十万人,并能够开出城外——就算现代,都还有很多国家做不到呢!

甭管他是20万也好,还是50万也罢……

一点常识都不要了——反正只要遮掩住真相就好!

……

再说朱祁镇被俘的时间线:

史书几百年的完善,交战过程,早已编撰完善。

这一段就只能参考,真信,那就是犯傻了……

那就只能从常理推断: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朱祁镇御驾亲征,除了时间短外!

这一路屁事还真多!

七月十六日开拔,十七日晚上,大军就夜惊了。

啥意思?

夜惊就是营啸。

——士兵们忽然受惊,自相砍杀。

古代因为夜惊而导致的全盘崩溃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是——

玩呢?

南征北战,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京营——刚走了一天,还没踏出北京地面呢,就特么夜惊了?

这就像嘉靖南巡一次,失火就追着他烧一样……

要知道,此时的朱祁镇,刚刚抵达龙虎台,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昌平区南口。

这个地方,就在北京的六环线外面!

直线距离,也就是百十里。

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京营士兵,在自己首都的家门口,竟然夜惊了?

是不是可以产生个合理的猜测——这次夜惊,是某些人要杀朱祁镇,却被士兵发现了呢?

也就是说,这一次的动手,并没有成功!

………………

土木堡是个重要转折点,这一段比较长,明天就能结束了。

我为什么说这是刺杀,而不是真的夜惊……

接着朝下看——

又隔了一天。

七月十九日,出发满打满算就三天,刚到居庸关呢!

朝臣就请朱祁镇驻跸。

啥意思——明天休息一天,后天再走。

两天前,刚来了一次骚乱,这就又不让走了?

是不是上一次动手,没成功——要等待后方调来人手,再来一次呢?

朱祁镇怎么做的——不许!

四天后。

七月二十三日,刚到宣府。

朝臣竟然轮流奏请驻跸。

朱祁镇不但不许,还让王振责问缘由——你们说让停下,给我个理由!

……

你们说,朝臣接二连三的让停留,到底是在干什么?

就只有两个可能——

要么等后方再次派遣刺客……

要么就是前面的杀局没布置好……

……

朱祁镇也觉得蹊跷,就做了一件事——调宣府杨洪部兵马随行。

这时候的宣大沿线,是不差兵马的。

除了宣大本部兵马之外,早在一个月前,在六月的时候,朱祁镇派了人,前往宣大。

宣大就是宣府、大同、山西边关的总称。

朱祁镇加强了宣大的兵力……

明英宗一声令下:

宣府这里的兵马,汇集到朱祁镇身边……

果然,幺蛾子也没有了,朝臣也不让驻跸了。

顺风顺水!

八月初一日,抵达大同。

幺蛾子又来了!

明史说——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钦天监监正彭德清,再次请驻跸。

朱祁镇让王振宣旨,让他们跪了一天。

明史将这一次安在王振头上——王振真要这么牛逼,还能死?

实际上,这就是朱祁镇的意思,也只有朱祁镇才能让一部尚书下跪。

……

史书上是有原因的!

在《明英宗实录》,不小心又暴露了这么一个秘密——

“佐、埜先行,振怒,令跪于草中,至暮方释。”

啥意思?

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刚让皇帝停留一天,然后自己就火烧屁股一样,朝前跑?

卧槽!

你俩朝前跑干啥?

还被王振抓了现行?

这两人抢在朱祁镇前面,急着朝前跑是干啥咧?

给谁通风报信?

给谁通风报信——马上就浮出水面了!

朱祁镇这天是停留没走的。

就因为停留的这一天,朱祁镇的悲剧已经出现苗头了。

随行的大臣们,私下串联,要除掉王振。

王振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东厂。

换句话说——王振是朱祁镇的眼睛和双手。

因为这个时候,东厂实际上就已经是锦衣卫的上司了。

而锦衣卫——护卫皇帝身边的,就是锦衣卫亲军。

我尼玛,外朝大臣要秘密除掉王振?

莫说王振地位等同内阁首辅加兵部尚书了。

单单就说他是皇帝家奴这一条——文臣有什么资格秘密杀了他?

这不是在谋反吗?

他们这么做,就是因为——王振屡屡坏了他们的好事!!

王振只要死了,朱祁镇就会任人摆布!

但是,想杀王振,必须要英国公张辅的参与。

《明史》用了这样几个字:“谋于英国公,不得间,竟行,人人自危。”

因为英国公的不配合,这才没有弄成。

杀王振这件事,甭管文臣说的再漂亮,实际上就已经给土木堡定性了!

就像袁崇焕杀了毛文龙……

他有什么资格杀?

更何况,袁崇焕杀毛龙龙,还是官员之间的内讧。

文臣要杀王振,这是再踩朱祁镇的脸啊!

这就是在谋反!

不管他们说的怎么漂亮,也改变不了的事实!

说个不好听的——哪个大员敢不经太祖的命令,就给太祖身边侍卫长宰了?

这就是一个性质啊!

……

实际上,朱祁镇让停留的原因,还有一个细思极恐的消息——他被于谦断粮了!

朱祁镇出征,让于谦总督粮草。

于谦能够在京师保卫战时,短短几天内,就将通州900万石粮食,抢运进了京师城内。

并且调空七大粮仓,总调粮数目,高达1900万石……

却没有给朱祁镇送来粮食!

朱祁镇停留的这一天,要跟明史上——王振受贿千辆银车,连起来看!

也就是说——因为被断粮,朱祁镇不得不停下,然后让王振筹备粮食。

这就是所谓的——王振接受贿赂,银车高达千辆的真正原因。

说白了,狗屁的受贿银车,那特么是王振从别处调来的粮食!

八月初二日,杨洪安排好宣府防御,自己也来了。

——就是之前参与了第一次、第三次北伐的那个。

在正统一朝,杨洪从一个百户,一路升迁到了佩镇朔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宣府,并被封为昌平侯。

杨洪能够脱颖而出,得益于兵部尚书王骥的推荐。

他本应该是朱祁镇的人——然而,很可惜,他发家起自文臣的推荐。

他是文臣派系的人。

杨洪的儿子杨俊,是代理都指挥佥事,总督独石、永宁诸处边务。

此时,杨俊手中的军队,《明史》称之为“丢失”……

兵马去了哪里,大家应该想得到。

然而,杨洪却死死的守着这个消息,并未告知朱祁镇。

朱祁镇还以为杨洪依旧是自己的人,于是,不加防备,就让他随军同行。

朱祁镇准备依照计划,继续朝北方去。

很显然,他是要继续调兵的!

就在这时,一个让朱祁镇逃过必死一劫的人出现了!

——大同镇守太监郭敬!

(就是那个土木堡之后,好不容易逃回京师,却被于谦一个字也不问,直接凌迟的人。)

前面说了——大同军方出击的阳和之战,明军大败,全军覆灭。

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战死,石亨单骑逃回。

郭敬躲在草丛里,亲眼目睹了这一切!

郭敬是跟着朱棣的老人,四朝元老,这人不用质疑——朱家的铁杆。

郭敬和王振的关系很好。

身为镇守太监,自然有面见皇帝的权利。

郭敬来了,就急忙汇报:

“不要朝北去了,那里有阴谋!”

郭敬具体说了啥,史书上没有记载。

但是,朱祁镇立刻开始返回。

由此足见,此时,朱祁镇知道前方有一个惊天阴谋!

结合前面大同守军“败亡”来看:

大同右参将吴浩、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平乡伯陈怀……先后阵亡。

石亨单骑“逃回”,郭敬躲在草丛里……

(于谦掌权的关键人物之一——毛福寿,就在其中。此后,他改名毛胜。)

朱祁镇本来还要朝北方去,郭敬一回来,大军立刻返回。

这个消息,就是逃过一劫的郭敬告诉英宗的。

这就足以说明,就在大同的北方,已经有了个专门针对朱祁镇的绞杀圈。

郭敬很可能就是这么告诉皇帝的——“不要朝北边去,那里有阴谋!”

朱祁镇立刻开始返回。

但是……

针对他的杀局,已经布置好了!

……

这才是朱祁镇返回的真相!

我画了一个行军路线图,在下面,从图上,一眼就能看穿土木堡之变的真相。

明史将郭敬的话写成——“若行正中虏计。王振惧,遂议旋师。”

这看看就可以了!

朱祁镇怕鞑子?

扯淡!

你看——朱祁镇回程的时候,听到敌人到来,直接派遣四万人前去迎战。

这是事实吧!

他怎么可能听到北方有瓦剌人,吓得赶紧转身就跑。

这根本就自相矛盾!

真正的可能——就是亲眼目睹“明军被歼”现场的郭敬。

他将边军已经叛变,并弄死领军勋贵的消息——告知了朱祁镇。

得知边军参与了叛乱,朱祁镇知道边军已经指望不上,这才朝回走的!

……

八月初三日,早晨,大军起营之前。

大同副总兵郭登,立刻建议让朱祁镇从紫荆关入京。

(郭登这个提议,本身就是阴谋!

——后来朱祁镇返回大同,郭登已经夺了大同守将之权,并拒绝朱祁镇进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