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李二狗从军记(1 / 2)

李二狗是应天府城外李家村人,排行老二,今年十八岁,上有一个20岁还未结婚的哥哥,下有一弟一妹。

家里有几亩薄田,虽然已经改稻为桑,但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此前太子府前来招兵,给出了满饷发放的优惠条件。

更重要的是,以后军属的孩子可以免费上太子府专门的学校。

虽然他们家暂时没有,但按照当兵的收入,很快就能攒够娶亲的钱!

江南几乎人人都识几个字,那也就仅限于此。

若是能让下一辈从此识文断字,那去当个丘八的代价是可以接受的。

经过与家里商量,不上不下的李二狗就去报名。

李老大年纪太大,等当兵回来不知啥时候才能成亲。

等发了兵饷,先给李老大娶亲,然后再到李二狗自己。

……

进了军队,李二狗的名字就改为李明,接着就进行各种辛苦的军队训练,以及痛不欲生的识字课。

李二狗真的愿意每天多训练一个时辰,也不愿意上半炷香的课。

而且他觉得军队里的根本不算辛苦,还没有他下地耕田苦累,更不用说还有一天三餐的油水饭菜!

早上有大肉包子、油条、馒头、稀饭等,中餐晚餐有猪肉或者鱼肉+骨头汤。

这鱼肉有时候还非常大,鱼头都能有人头那么大!

李二狗没能认出这是海鱼,他暗自庆幸自己来当兵,伙食简直比过年还丰盛!

伙食好,训练强度自然远超这个时代的明朝军队。

……

“立正!向左转!”

操场里教官大声的喊着口令,可惜李二狗又转错了方向。

“李明,又是你!你告诉我那边是左?”

“嘭嘭嘭!”

教官手头上的棍子立刻落在他身上,他还不敢退缩还手。

第一次退缩后,又被教官多打了好几棍。

打完后,教官不客气的说:“第七队,等会全体跑三圈!”

队友们叹着气很无奈的看着李二狗。

这种情况已经多次发生,他们队的训练强度一直都比其他队伍大,时不时就多跑三五圈。

等解散后,李二狗还得留在操场上,由教练一对一训练,给他开小灶。

半个小时后,教练这才放过李二狗,心里狠狠吐槽:“NNd,我就从来没遇到过这么难带的新兵蛋子。”

心累啊!

经过多次棍棒教育,李二狗终于分得清左右,列队跟得上,一举一动终于有几分军人气象。

这时候,太子派人送来新的军服——蓝色军装,取代此前的红色军服。

于是,太子的这支新军也被称为蓝军。

跟着新军服一起到来的有火枪。

蓝军上午刀枪训练,下午是射击训练,晚上是扫盲课。

进行火枪训练后,李二狗没想到他在射击方面居然有几分天赋,精准度极差的火铳在他手里居然准确度极高。

虽然火枪的操作较为繁琐,但作为教官眼中笨蛋的代表,李二狗很快就上手,学得比谁都快。

几次训练下来,让他成为这五千新兵的着名射击标兵,被提拔为小队长,手下有九个队员。

装备也更换为最新的后膛枪,他也一下子成为神枪手候补。

就这样过了将近三个月,五千个刚开始瘦不拉几的农民逐渐成为威武的士兵。

队列整齐划一,刀枪娴熟,一看就知道是“精锐”之师。

军官们也表示,离真正的精锐只差见血。

年关将近,这些新兵也有了三天的短休,带着任务——就是宣传太子府蓝军待遇好,准备再扩收两万。

军官们希望通过这些新兵的言传身教,让乡民们更加踊跃报名参加。

-----------------

李二狗领取了两个月的兵饷,一共四两。

他与同村约好一同到城里买点礼物再回家。

他们在军营里听到教官说,现在应天府城里多了不少新鲜东西。

比如雪花膏,抹在手上、脸上,不仅能滋润皮肤,还能发出香味。

非常适合老娘、小妹使用。

此外,还得再扯上一匹蓝布,色泽鲜艳,耐磨实用!家里已经好久没添衣服了。

他们来到应天府后,发现这暂时的京城真是繁华。

年关将近,客商、购买年货的百姓、回家过年的人,形形色色,都充满了笑意。

而且街道上有不少穿着蓝色制服的人员在巡逻,怪不得一切都那么有秩序!

一看就知道是太子安排做的。

等他们打听到店铺的位置,看到的是熙熙攘攘的景象,这两家店铺人山人海。

好在这一身军装非常醒目,竟然让两家的店小二专门开通一个快速通道,让他们优先购买。

其他顾客很有意见,但是店小二说:这是太子殿下定下的规矩,军人优先!

李二狗只敢买一小盒雪花膏,就足足花了他半两银子!让他十分心痛!

蓝布非常便宜,他和同村各自扯了一匹蓝布。

听到旁人说海盐非常便宜,又到盐店买了十斤精细海盐,才200文!

又去买了几斤肥猪肉和一些干货,总共花费差不多一两银子,这才与同村一起回家。

两人身穿蓝色军装,腰上挂着一把军刀,肩上挂着猪肉、盐、干货,扛着一匹蓝布走进村口。

村口的老头老太看到来了两位军爷,心里一惊,仔细打量才发现是村里的后生。

“二狗,三蛋,回来了呀。咋还带那么多东西!”

李二狗、三蛋被长辈盯着不好意思,说:

“军中休假发了兵饷,准许我们回家探亲。就顺道买了点东西孝敬家人。大爷、二爷、四奶……来吃点干货。”

说完,就掏出一把葡萄干,给每人分点,小朋友尝一个顿时高兴的蹦起来:

“好甜,谢谢二狗叔叔、三蛋叔叔。”

两人走后,村头的老头老太议论纷纷:

“太子爷果然厚道,给当兵的那么好的待遇。你看看那一身服装,真是威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