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喋血阴山(十一)(1 / 2)

托罗抓了些村民问路,却得到了一个很尴尬的答案,想要到达广牧有南北两条路,哪条路他都不想走。

距离休屠泽最近的城池是沃野,这里向南便是朔方郡的治府临戎,控制了临戎整个朔方郡就可以掌握在手中,因为朔方郡的城池实在是太少了。

沃野也可以通往广牧,只是可以通行的道路只有水路。

托罗人都傻了,在大漠里走水路?这是个什么道理?

当然,不走水路也行,那就只能向北走陆路。

问题是如果不想正在大漠里吃沙子,想要走陆路就必须经过高阙。

可若是需要走高阙,他们这五千人绕了这一大圈还有什么意义?直接攻打高阙不就行了吗?

前后夹击?鬼的前后夹击!

高阙是座要塞,他分兵不就是担心打不进去高阙吗。

可能是塞外的地形比较单一,托罗对于兵法的认知大多是军阵、攻伐、谋略之类的,没怎么看过地形相关的论述,看了应该也用不到。

所以他选择了一条看似最稳妥,实则最要命的道路。

为了精确的找到广牧,托罗决定沿着河流前进。村落城池大多建造在河流附近,这样不仅不会迷路,而且还能及时补充补给。

托罗是对的,广牧确实建造在河边。

可是这条河它不是别的河啊,它可是黄河!

托罗选择了在黄河与沙漠之间的夹缝中行军,沙漠和河水之间的地是什么地形?滩涂啊!

一头扎进去的托罗想出来就麻烦喽,开始的两天还好些,土地还算坚实,后面越来越泥泞不说,更是荒凉的连个人烟都找不到。

肯定找不到啊,以汉人坚韧的性格,只要能活,至少也会有个村子,连村子都没有的地方只能说明真的活不了。

更要命的是,有水的地方生态环境一向都不错,水源附近自然是属于当地顶级掠食者的。

西北的掠食动物应该都清楚,是一种曾经被称作灾的生物——狼。

开始的时候狼群还只是跟在队伍后面捡一些来自上天的恩赐,到了后来随着狼群不断增加,大自然的恩赐已经满足不了它们的胃口,只能主动去狩猎恩赐了。

好在狼只是这片区域的掠食者,而人类则是全世界的掠食者。托罗靠着人和狼互相进食,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来到了广牧。

一路上坎坎坷坷的托罗到了广牧之后才叫崩溃,分出去的兵力完全没有按照预计在这里等他,广牧城外甚至连交战的机会都没有。

半个月的时间足够梁习从降卒口中询问出托罗的计划以及布置防务了,接到守军通报的守城将领饶有兴趣的看着城外这支破破烂烂的匈奴队伍,心中说不出的畅快。

只能说托罗选错了目标,他的目标一直是幽州,一直认为大城靠近边境的幽州才是进攻的重点,他所有的计划都是为进攻幽州准备的。

可是他连幽州都进不去,连眼前的麻烦都解决不了,甚至都不了解麻烦是什么。

传说中汉人的世界总是繁华的,人口众多、财富随处可见。但是他忘了,养活了众多汉人的土地同样是广袤的,广袤到孕育出了不同的文化、培养出了不同的性格、书写出了不同的兵法……

托罗太相信自己看过的兵法了,可是他也不想想兵法到底来自与什么地方?

外族人永远无法使用一个民族的文化来战胜这个民族,无论研究的多么透彻,可身体里流淌的终究不是这个民族的血液,心中永远没有对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就永远无法体会这个民族文明的精髓。

守城的将领就不是一个纯粹的汉人,他身体里就流淌着胡人的血。

不过血脉不能说明什么,在这个民族里,低贱的只有那可悲的自我认知。

汉人从不介意其他民族成为自己的一员,因为他们骄傲到认为只有傻子才不会主动成为他们的一员。

这个托罗已经没什么值得在意的了,既然他这片不属于他的土地爱得深沉,那么这片不会眷顾他的土地自然会为他送葬。

想想其实也挺好,死于自己内心挚爱的怀抱不是也挺好吗?

守城将领朝着托罗摆了摆手,示意他可以安心去了。

当然,他本人是不会这么想的,他还想要子孙满堂,死后全家给他送葬呢……

梁习得知托罗放弃广牧在朔方郡境内逃窜的时候有些无奈,尽管他已经知道托罗的目标是广牧,他还是守在了高阙。

高阙太重要了,而且他也不敢让新降的匈奴人贸然进入并州。无奈之下,他只能写了一封信给徐荣,让他派人过来清剿托罗这伙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