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战后事(1 / 2)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9518 字 11个月前

“陈二黑!”刘必显回到营帐之中,没过多久,便回转归来,却是持续进行战后封赏。

其中最为惶恐的,自然是第三兵团兵团长陈二黑,听闻自己的名字,他几乎是下意识的跪在地上,然后用膝盖不断上前。

“大王令,第三兵团兵团长陈二黑,先与前敌总指挥龌龊,复临阵无能,行自私自利之事,几乎酿成大祸,念战场之上复立新功,剥夺出身以来的战功、文字,贬斥为水师为卒,待交通通畅,即刻上任。”

陈二黑感觉天旋地转了一番,但好歹保住了一条命。

陈二黑数度想要起身,前去辩驳一番,但终究没有这个胆气,最终放弃。

刘必显却起身搀扶起颤颤巍巍的陈二黑,从腰腹之中拿出一本册子,递给了陈二黑,苦笑一声说道:“陈将军,你可怨王上?”

陈二黑哽咽道:“王上仁慈,留我一命,便已经是天大的恩德,在下岂敢怨恨?”

刘必显轻轻颔首道:“你是陛下的老将了,陛下什么人,你心里想必也很清楚,此次战场上,不论是您,还是贵部,表现确实差强人意,不过大王又岂会一棍子将你打死,这是大王多年来研读兵书、史书的心得册子,你拿回去好生研究,以待未来重启之日吧。”

陈二黑双目流泪的接过册子,翻看了两眼,第一页便写着,赠陈二牛,愿汝不忘救国救民之志,砥砺前行。

陈二牛小心翼翼的将册子放好,对准大营的方向磕了三个响头,旋即在亲兵的侍奉下退下战甲,交还指挥刀,也不等交通畅通,便匆匆上任去了。

“潘兴!”而念完陈二黑的王令之后,刘必显并未转回,而是再次掏出一张王令,对潘兴宣读王命,“虎贲旅旅长潘兴,有功无过,依旧任原职,领虎贲旅,待战后再细细封赏。”

潘兴一脸无所谓的跪地行礼,至于封赏他完全不在乎,大不了就去给大王做个亲兵。

“红娘子、绿姑忠勇可嘉,追封红娘子为二品镇国将军,弇山伯,李岩之子可承袭爵位,不减等。赐绿姑为从四品宣武将军,任白莲骑兵独立团团长。”

待刘必显回转,申济芳即刻从营中走出,宣读王命。

“陈二牛不负王命,去军团长之职,仍任虎贲旅副旅长……具体封赏迁移,待战后细细核定。”

到此为止,众人已经明白,这是大王在此战结束之后,便开始通过王命的形式,对最高级别的军官进行表态式的赏罚。

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这种级别的封赏,不可能一蹴而就。

具体的封赏和处置,恐怕要等这一战彻底平息之后,通过兵部、大都督府、内阁多方研判,才能有真正的结果。&lt;a href=&quot;<a href="http://www.166xs.cc&quot;" target="_blank">http://www.166xs.cc&quot;</a> target=&quot;_blank&quot;&gt;<a href="http://www.166xs.cc&lt;/a&gt;" target="_blank">www.166xs.cc&lt;/a&gt;</a>

所以只能用这批拔尖的人做出姿态来,让上下有个谱,也好心安。

而最为关键的几个问题,比如陈先赟身为前敌总指挥,其是否算合格?

再比如,旅长级别的军官、团长级别的军官,大规模战死,但是其在战场上并未完成任务,到底是否要表彰,要以什么规格表彰?

再比如,陈二黑在战场上盲目施为,意图抢夺战功,而被委以重任,又并未大放异彩,大王经过此战,该怎么处置?

眼下,一道道王命,基本上算是都有了答案,自然让众人逐渐心安。

不过,问题在于,这些人都有了,为何刘青山什么都没有?

实际上,此时刘青山早就心里发凉,毕竟他虽然收复了梁山兵马,但是在主战场上,却并未立下多少功劳。

反而是大战过后,自己的手下李青山,捡了个大便宜,灭了祖宽。

莫非大王,还是一如既往的嫌弃自己?不想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吗?

“刘青山!”

而就在这时,刘青山的老友胡爷从军帐中踱步而出,环顾一周之后,才喊出了让所有人等待的名字。

不过说实话,胡爷的表情似乎有些过于严肃,所以刘青山不敢有丝毫怠慢,以至于下意识的跪在地上。

胡爷道:“起来接王命吧。”

闻言,刘青山心中更是惶恐,大王让我站着接王命,这时摆明了要对不起我。

下意识的想要攥起拳头,冲进去问问大王,为什么这般对待自己。

但是片刻间,他就释然了。

人家陈二牛都能等,自己为什么不能等?

当下起身,拱手行李道:“谨遵大王令。”

胡爷开口道:“大王令,昭勇将军、第一兵团副兵团长、临朐县子刘青山,忠勇可嘉,功高名重,素为孤之柱石,今番更有奇功,平梁山,救王驾,灭祖宽,其三事,足以授重赏,今加封从二品定国将军,领第三兵团兵团长……”

言到此处,胡爷几乎对着王命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严肃说道:“告诉刘青山,昔日汝于大山之中,以死相拖,孤一日未曾忘,且加临朐县伯!食邑、安置、恩荫,待战后细论!依旧领兵如旧!速回梁山,监事兖州府!”

帐前一时没有任何声音,也无人有任何动作,而鸦雀无声之中,胡爷无奈,只能亲自上前将那王命塞给几乎痴呆的刘青山。

刘青山几乎一脸茫然的接过王命,顾不得自己可能根本读不懂上面所写的锦绣文章,因为王命几乎都是经过翻译过来的,说的也都是大白话,其实上面的内容,都是经过军机处润色,就是为了防止日后为史官嘲讽。

说大乾的国主发王命,动不动就是俺,额,牛逼之类的土话。

刘青山端着王命,看了半天也没看懂,但是上面的官阶、爵位却是实打实的能够看明白。

事到如今,谁还敢小觑刘青山一眼?

刘青山几乎是哆哆嗦嗦,将王命揣入怀中。

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刘青山几乎兴奋的要哭出来了。

旋即,胡爷迅速回到帐中,显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忙。

而胡爷一走,胡爷几乎顷刻间环顾四周,然后拱手抱拳,也不多言,直接在众人默不作声以及一脸羡慕之中,翻身上马,奔驰而去,显然回归梁山做事去了。

话说,弇山大战后的第三日,依旧是七月。

随着雨水的停息,战局也迅速朝着全线平息的方向发展不停。

不知道是确定左良玉逃跑成功,还是已经确定左良玉部被全歼,失去了朱大典的明军丝毫不迟疑,直接在朱万化和张应昌的带领下,快速逃离山东,然后依次放弃了大量战局的城池。

对此,第二兵团兵团长陈先赟也不敢怠慢,即刻派遣部队,多路出击,小心翼翼收复失地之余,也对尚且有相当战斗力的明军进行监视与防范,便是他本人也移动到了高唐州进行下一步指挥。

而很快,随着各路部队分批北上,再加上大部分伤员向后方转移,辎重被分散,弇山大营这里显然已经不再是一个重兵集结之地了。

但是,因为大乾国主的王旗一直在此地飘扬,此地依然是天下瞩目之所在,更是山东的心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