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帝王理想与学士请辞(1 / 2)

明末大寨主 渤海郡公 11036 字 11个月前

“其三,秦去疾身为孤的心腹之臣,独领进入前往北直隶,彼时情况如何,咱们一无所知,是该继续打下去,还是该撤回来,他自然有他自己的决断,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便是这个道理。”

“孤以为,尔等有难处,便将难处说给他便是,让他自己决断。就不必以孤的名义,或者大都督府的名义专门发布命令了?”

左懋泰犹豫了一下,方才微微颔首道:“如实如此,怕是他早就收到内阁的意思了,不过臣想以私人名义写封信,着船只运输过去。”

“可以。”楚行点头允许。

“还有一事。”

“孤是不允许的。”

“王上都不问一问是什么事情,便不允许吗?”

“不是孤册封爵位于刘青山,便是红娘子的爵位的事情,”楚行终于展颜一笑,“还是孤猜错了,你们对此并无反应?”

“却为此事,具体来说,是允许李岩之子袭爵位之事。”左懋泰肃然以对,“王上,臣等非是迂腐之臣,大乾能有今日光景,靠的是王上的英明决断,靠的是大乾的救民主义绵延不绝,真心体恤百姓,靠的是君臣一心,共同应对,靠的是文物百官舍身求死,换取太平。”

“刘青山也好,红娘子也罢,此战立下的功勋,却是卓著,若不是他们,或许我们的大乾都要灭亡了。封给他们的爵位,那是理所应当的。”

“但是爵位袭封一事,却恕臣等不得不反对。”

“是因为制度吗?”楚行严肃起来。

“不错!”左懋泰沉声以对,“咱们大乾自立国以来,爵位非军功不得封赏,爵位不得承袭也是当初定下来的。此例一开,日后必然生出很多事端来。”

“红娘子率众救驾,最终生死未卜,却是人人悲愤,王上要赏赐红娘子,也是理所应当,何不追赠红娘子一个伯爵、甚至侯爵,再按照正常军功、军职,以食邑与李岩之后一个正经的爵位。”

“孤知道尔等的做法更加稳妥,当日胡尚书便于孤讨论过。”

“但王上不取,而是采取您的意思,想必有您自己的思虑。”

楚行笑道,“看左相公之意,莫非内阁对此持有反对态度,并且想要再次规劝不成?”

此言一出,大帐中的气氛登时又凉了几分。

话说,胡爷虽然平素里不怎么过问王上的事情,但是毕竟是内阁大学士,而齐岐山素来以大王马首是瞻,但刘必显和申济芳都是做事情非常清楚的文臣,而且素来有话不与楚行藏着掖着的,但为何彼时几人并未有效的阻拦楚行,如此不合道理的赏赐呢?

不是这些文臣不愿意,而是他们来到战场上,先帮着楚行整饬战后的庶务,帮着大王清点尸首,问询将士们的姓名,记录在册,亲眼从战场上,或者战后的大营之中,了解到了这到底是何等激烈的一场大战。

而经过这种激烈战场的洗礼,臣子们都摄于某种情绪,压根不敢违逆大王。

要知道,陈二黑可是大王最喜欢的兵团长之一,差点都被大王当场斩杀了。

一站之后,何止是大王以将士们射天求雨,逼得苍天落泪,便是整个山东大地,乃至于大乾,经过这一场场的大战,有谁敢违逆王上一分一毫呢?

“大王!”

左懋泰忽然失笑,“大王可知道,弇山大战胜利的消息,传到了京师,传到了凤阳,大乾几乎处处癫狂,都说大王以弱旅,灭了大明最精锐的十几万精锐,此战断了伪明的根基,大王如同昔日的明太祖,问鼎天下指日可待。”

这牛逼吹的,让楚行也跟着笑了起来。

“臣走到半路,又有人说,大王提火铳,与朱大典对射,朱大典先射,而大王后发,却当众射中了朱大典的心口,要了他半条命,才有后来的大胜。众人都称赞,大王临危不乱,大王之勇武,便是古之项王,也未必比得过大王。”

楚行几乎笑的前仰后合。

“后来,臣临近弇山,沿途百姓都传,说大王是真龙天子,可以命令苍穹,命苍穹降雨,彼时天时地利都在我大乾。”

楚行闻言,却笑不出来了。

“臣知晓。这些事情虽然与事实出入不大,但是多少有些以讹传讹了。”左懋泰也不笑了,“但是臣以为,大王此番大胜,虽然是惨胜,却使得大乾再无致命之危,并不比明太祖鄱阳湖之战要查,临阵与朱大典对射,大王自然是射中朱大典的,大王之勇武,大乾上下谁不知道,睡不清楚,其实只能算是大王的军功勋章增添一抹亮色而已。”

“真正让人感慨的,其实是大王临危不惧,以弱旅击溃了朱大典之强军。再次向世人证实了,大王若想战,天下便无人可阻。”

“此战过后,伪明确实无强行针对我大乾之力,这也是事实。”

“这也意味着,大王的权柄势必会继续上升,您要做的事情,是无人可以阻拦的。”

“区区一个封赏袭爵而已,内阁即便是反对,他便没有效果吗?”

楚行一脸的肃容。

而左懋泰也一脸正色,拱手相对,“但臣在内阁一日,便要反对一日的。因为这不合制度,而且后患无穷!我大乾本身便重视军功,莫非有朝一日要导致我大乾藩镇割据不断,天下大乱吗?”

楚行轻轻颔首,说道:“且先等等,左先生。”

既然已经是内阁大臣,左懋泰自然当得起楚行的先生二字。

左懋泰拱手示意,便肃立在一旁。

而楚行则掀开桌上的名册,然后亲自动笔,然后将小万元大人的名字补上,却并未着急合起,俨然是等墨迹干涸。

而就在左懋泰以为楚行有话要说的时候,这位王上却又取来两张白纸,将所书的名字重新写了一遍,并朝着刘必显示意。

刘必显先行开路,而楚行紧随其后,身后的胡爷等人知道大王要去何处,自然是肃然相随,便是左懋泰也被胡爷推了一下,随着大王一行人动身。

并未过许久,他们便来到弇山并不远处的一处工地上,大量的民夫在此,雕刻石像。

到达此地,唯一带有疑惑的左懋泰也很快释然起来。

这是一栋类似于忠烈祠的烈士陵园。

而很快,大王的言语也证明了这一点。

“这位是陈宝儿的袍泽,叫什么名字到现在孤都不知道,后来军中都说他姓刘,那日便是他亲手杀了朱大典,随后战死。所以孤封他做了弇山的山神。”

“此功可当此享。”左懋泰当即颔首。

就在这时,一名年轻却脸上带着忧伤的军官上前,拱手行礼问安,却是扬州府的口音,楚行并未在意,只是将带来的名册,递给了他说道:“交予工匠,孤要与左先生聊一聊。”

那名脸上写满忧伤的军官立刻俯首离去,胡爷等人面面相觑,也只能后退,一时间殿内走的干干净净,只剩下楚行和左懋泰君臣二人。

但此时,说是要聊聊的楚行却并未直接开口,而是直接转入神像身后。

原来神像之后,另有深邃的空间。

里面开了天井,光线充沛,故此踱步跟上左学士看的清楚,而也正是因为看的清楚,这位内阁学士甫一转过来,便当即怔在原地,且失语失态。

无他,入目所在,密密麻麻,何止成千上万,俱为木牌,上书军职、姓名而已。

“左学士应该知道,孤素来不喜欢祭祀。”楚行此时方才发声。“但这些日子却往此处来了不知道多少次……之前多次大战,士卒多少仓促汇集,许多人死便死了,也无姓名留下;如今这弇山之下,因为事先统计,大乾国立也非昔日,这方才知道许多姓名,但还是不足……所以啊,孤想着,真有一日一统华夏了,何妨在哪处显眼的地方,立个大大的碑记?”

左学士废了极大的力气,方才回过神来,然后未免低声相对:“大王所言自有道理,但这关承袭爵位何事?”

“自然有关系。”楚行负手失笑道。“左学士,孤不能忘了这些人……”

“这是自然!”

“孤常常问自己,费劲千辛万苦,拼了命似的去打这个江山是为了谁?我?可是我也无非是孤家寡人一个而已,孤若在乎一家一姓的感受,何至于跟尔等一起,宵衣旰食,夙兴夜寐,说实话,孤这个王上,过得尚不如崇祯那个破落户,即便是孤的王妃有了身孕,可孤做了那么多事,图的去还是眼前身后许多人……”

“臣信。”

“听孤说完……所谓,前至三皇五帝,后至子孙千万代,内至己身私情,外至天下黎庶,上至袅袅青天,下至茫茫黄土……公也罢,私也好,孤既然做了这个王上,不求千秋万代,但总不能太丢人现眼吧?”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