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倭寇狼子野心(2 / 2)

所以综合这两点,如果对日本大规模用兵的话,唯一的方法就不是海军出征,而是陆军先抵达高丽,用船只把士兵运到对马岛上,以对马岛为前线,朝鲜为后方,展开对日本的本土进攻。

否则的话,直接让海军出征就是在赌运气。运气好无风无浪,或许能安全抵达日本。运气差一点,忽然风云变色,那整個海军都有倾覆的风险。

可如今大宋才把海军建起来,都还没有下南洋呢,直接这么干风险太大了。但走陆路的话,耗费的国力又非常大,还得与高丽那边沟通,估计高丽也得怕他们假道伐虢,确实不可取。

“那倒没有。”

好在赵骏听到范仲淹的话,摇摇头道:“我虽然恨这个国家,可还没有丧失理智。现在去灭日本,真就是吃力不讨好。等再过十几年,我蒸汽轮船遍地的时候再去也不迟。”

“嗯,这才是对的,明明可以再发展几年科技力量,让国家更加强盛,攻打起来更能减少伤亡,又何必急于这个时候,耗费国力不说,还有巨大风险。”

范仲淹见赵骏很理智,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晏殊纳闷道:“那既然你不打算灭日本,又挑动他们内乱,又派铁甲舰去,这”

他说着,沉思了片刻,忽然眼睛一亮道:“汉龙这一招棋远啊。”

“还是拉日叔懂我。”

赵骏与他对视一笑,似乎尽在不言中。

然而其余人却是一头雾水。

张士逊老迈,思路跟不上了,不解道:“你们到底在打什么哑谜,说来听听,别藏着掖着。”

晏殊说道:“你们怎么还不懂啊,汉龙是要一边保证日本国内内乱,国力衰败。一边又要保证我们在日本的利益,防止因为内乱而终止贸易和金银矿产的流出。”

“原来如此。”

这下众人就恍然大悟了,也确实不怪他们。

一个个老头子都七老八十,虽然政治经验丰富,可年纪摆在这里,有时候思路慢,没有立即转过弯来也正常。

“日本这个国家,狼子野心,必须要尽早灭亡才行。”

赵骏说道:“而且我料定他们应该不会任由我们与他们自由贸易,恐怕会从中作梗,甚至中断我们的贸易也说不定,这就严重威胁到我们的利益了。”

“为何?”

李迪不解道:“如今我大宋击败辽国,恢复汉唐雄风,他们安敢如此放肆?”

“原因很简单。”

赵骏伸出食指比个一道:“首先对马岛被我大宋占据。”

“此岛虽是日本国土,可我们却花钱与当地人租借了,有契约合同在,我们就有理由,他们能耐之如何?”

贾昌朝说道:“何况我们在此驻军,是以防止贸易被海寇袭击为名,当时还遣使去了日本见了他们的天皇,难道他们要撕毁契约吗?”

这次宁海军接到的军令是以保护贸易航行为由启程前往日本。

事实上大宋在对马岛驻军,也是借着保护高丽、日本贸易的名义,有一个正当理由在。

当时日本还抗议过这个情况,派人上岛与宋军交涉。

然而宋军却提前笼络了岛上居民,花钱购置岛上的土地,以驻军场地是购买的,有契约凭证为由,拒绝了日本的无理要求。

后来大宋击败西夏和辽国,并且主动遣使过去,日本后朱雀天皇接待了他们,在一些得到利益的日本权贵劝说下,后朱雀天皇最后也只能无奈接受现实,不再抗议大宋驻军对马岛的事情。

毕竟后朱雀天皇也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傀儡,藤原家还处于严重内斗阶段,都无暇管对马岛的事情,看在石见银矿分了很多利益给他们的份上,也只能先如此再说。

所以大宋手里是握有大义名分的,现任的后冷泉天皇想要撕毁契约,那不就是惹怒大宋,给大宋进攻他们找个借口?

然而赵骏却摇摇头道:“你们以为我忘记了后世的仇恨?但其实我一点都没忘记,这些年我让皇城司一直在日本活动,收集他们的情报,我分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什么事?”

众人看向他。

赵骏说道:“日本这个民族的性格。”

“民族性格?”

晏殊诧异道:“民族还有性格吗?”

“当然。”

赵骏笑道:“汉人民族因为是农耕民族,有习惯定居性、不爱迁徙、重视农业、注重勤劳务实等等特点。游牧民族则居无定所、四处漂泊、危机感强、适应力强、善于骑射等特点,这都是民族性格。”

“原来如此,那你说说,日本有什么民族性格?”

晏殊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

“慕强、狼子野心、缺乏安全感、善于两面三刀、对稳定的大陆充满迫切与渴望。”

赵骏一一列举。

蔡齐问道:“如何能得出?”

“地缘因素。”

赵骏说道:“你们可知道,唐朝时期,日本只是派遣唐使,而从没有真正向唐朝朝贡,也没有承认自己是唐朝属国这件事吧。”

说着他摇摇头道:“说来可笑,我自己是学历史的,但直到最近这几年才知道这件事情。”

他读大学时《史料选读》这个选修课根本没有选,不过由于对汉朝和唐朝感兴趣,所以对汉唐的历史倒是有一些研究,因此看唐朝史书,一直以为日本是唐朝属国。

可直到最近几年潜伏在日本的内应搜集到日本的一些史料,他才明白日本把唐朝耍了。

原来每次日本派出遣唐使,唐朝都以为他们是来朝贡的,因而对他们的称呼都是“朝贡使”,与别国的使节一视同仁,将日本人带来的礼物称为“方物”,也给了日本大量的赏赐。

所以在唐朝的史书当中,一直都把日本当成属国看待。

然而日本内部却根本不承认他们是朝贡使者,也从来都不要求唐朝皇帝对他们进行册封,甚至历届遣唐使连国书都不带,每次来都用套路欺骗唐朝皇帝。

比如天皇这个称呼,皇帝都只敢称为天子,日本人却说他们的国君是天上的皇帝,遣唐使当然不敢提起。

但是他们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君主叫作国王,那在日本同样是大逆不道的。因此他们再一次采取折中手段,使用“主明乐美御德”这个名称蒙混过关。

“主明乐美御德”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就是天皇二字的日文训读法写,唐朝人不明所以,还以为是日本国王的名字。所以唐玄宗《敕日本国王书》开头就说,“敕日本国王主明乐美御德”。

从这一点上看就知道,日本人根本就没有想过加入唐朝的朝贡体系,他们只想来偷文化、偷制度、偷技术、偷学识而已。

听到赵骏的话,众人都瞪大了眼睛道:“还有这种事情?”

“不错。”

赵骏解释道:“虽然在唐史当中记载日本是唐朝属国,可他们日本内部不管是他们自己,还是他们的史书,都不承认这一点,现在你们明白了吧。”

“唔”

范仲淹皱起眉头道:“日本果然是狼子野心之辈。”

赵骏继续说道:“还是刚才的话题,高丽受地缘因素影响,会直接面临东北的游牧和渔猎民族袭扰,因而对于能得到大宋的保护非常欣喜,愿意做大宋的狗。”

“日本就不一样了。”

“他们作为孤悬海外的岛国,没有外部入侵威胁,自然就不希望头上有个爹,所以他们根本不会承认唐朝是他们的宗主国。”

“像明朝时期,有一个争贡之役,日本两个地方诸侯为了争夺进贡利润,派出了两拨朝贡使团来到中国。他们在宁波发生冲突,不但相互杀戮,还在回国途中沿路大肆烧杀抢掳。”

“那么为什么会有两个日本诸侯争相进贡呢?是因为明朝对朝贡国赏赐非常丰厚,所以日本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看到了其中的利益,于是加入到了这个体系里去。”

“但他们根本没有真心想成为明朝的属国,纯粹就是他们骨子里的现实和狡猾让他们觉得这有利可图,于是地方大名冒充日本国王来明朝行骗。”

“而且他们内部地震频发,让日本人极度缺乏安全感,因此日本的国策其实一直都不是希望被人保护,而是自己入侵出去,占领一片大陆,以此摆脱以前朝不保夕的动荡生活。”

“譬如与唐朝发生白江口之战前,日本就控制了朝鲜半岛的百济国。”

“在唐朝灭了百济之后,还扶持当时在日本作人质的百济余丰璋王子归国继位,试图击败唐朝,占领整个朝鲜半岛。”

“后来明朝时期,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之后,自信心大涨,就想着灭了明朝占领中国,号称“席卷明国,合三国为一”,浩浩荡荡发兵朝鲜,想灭了朝鲜后再进攻明朝。”

“结果两次万历朝鲜战争,日本再次被打得大败而归。”

“由此综合种种,就可以看出日本从来都没有想老老实实做中国的宗藩,而是一直游离于朝贡体系边缘。有好处的时候就上贡,没好处的时候就不上贡。”

“即便是过来上贡,也一直欺骗中华王朝,对外用各种办法巧言令色,蒙混过关。对内则一直以“神国”自居,说什么中国皇帝是日落处天子,他们是日出处天子,妄图与中国王朝平起平坐。”

说到最后,赵骏环顾众人,掷地有声地道:“日本这个民族,本性就充满了狡诈与欺骗,狼子野心,可见一斑。”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