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1章:外巡官身死,如断官家一臂,全城皆是嫌疑人(2 / 2)

“没问题!”韩崇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然后便带着官员们奔向了国子监。吴育和包拯则是前往了应天府府衙。

张茂则带领的皇城司干吏们,还有以侍卫亲军步军司都头彭盛为首的护卫们都在府衙。

张茂则将会与包拯做一个交接,然后由主核查官,变成辅助官。

此事调查出水落石出后,他们才会与吴育、包拯一起返京。

一个时辰后。

吴育调遣兵将,已控制了整个南京城,而包拯也坐镇府衙,整理起了此事的具体情况。

……

深夜,夜微凉。

应天府府衙后厅内,文书堆的甚高。

吴育和包拯面色认真,逐字阅读着一叠叠文书。

这些文书,有周元的巡查文书,有南京城的变法执行情况汇总,还有国子监施行三舍法后的整体发展情况等等。

唯有先将这些文书都看完,对南京城,对周元的调查现状有了一定了解后,才能更好地查案。

一旁,张茂则则是认真地整理着文书。

周元的护卫队长,侍卫亲军步军司都头彭盛与一众护卫全被关押到了府牢中。

周元溺亡。

无论是人为还是意外,他们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彭盛,一个身高八尺有余的汉子,哭得眼眶发红,并朝着自己的脸上打了十几个耳光。

他若是偷偷派人跟着周元,或许就不会发生这种悲剧。

他们回京后,将会受到枢密院的严惩。

就在这时,后衙传来一串急促的脚步声。

后背湿透,脸上满是汗珠的苏良快步走了进来。

其长呼一口气,道:“这些都是涉及周兄的资料吧!”

说罢,苏良便要坐下看起来。

吴育瞪眼道:“景明,先去洗个澡,换身衣服,然后吃罢饭,休息一会儿再来,你现在的脸色很不好,不可过度劳累了!”

苏良本就是从京东东路急奔而回。

昨晚为了向官家汇报外巡情况,又熬夜写了文书,然后今日又是急奔而来,铁打的身子也吃不消。

“我没事,我没事!”苏良道。

这时。

包拯黑着脸走到苏良面前,一把夺掉了苏良手中的文书,说道:“一切有我呢,依照吴副相的话去做,你若累垮了,子雄(周元的表字)泉下有知,也会愧疚的。”

苏良点了点头,当即朝着外面走去。

刚出门,苏良突然身子一歪。

若不是一旁的孙胜搀扶住他,估计就要瘫坐在地上了。

孙胜道:“头儿,先吃饭吧,你都一整天没吃饭了!”

“好。”苏良不再倔了。

他也知唯有保持一个好的体魄,才能帮助吴育和包拯核查出此事的真实情况。

随即,苏良吃了一顿饭,洗了个澡,换了身干净衣服,然后又小憩了半个时辰后,才赶往了后衙,然后看起了文书。

他不是不相信吴育和包拯。

而是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他不想让周元冤死在这里。

临近子时。

在吴育的强硬命令下,包拯、苏良、张茂则三人都回房休息了。

明日一大早,他们将会先去周元身死之地。

然后再去南京国子监,周元居住之处探查一番,还会去周元的棺木前祭拜一番。

此时,周元的棺木中虽然已放置了诸多防腐药材,但身体还是已近腐烂。

溺亡时的身体状况,只能参考仵作的验尸记录。

周元的一妻一子,皆随着张茂则来到了南京城,待核查结束,他们便会扶棺归乡,将其安葬。

……

翌日。

四更天,周元溺亡的时辰。

吴育、包拯、苏良、张茂则一行出现在了南京国子监的南湖前,周元溺亡之处。

在周元溺亡后。

护卫队长彭盛与两名护卫第一时间赶到这里,将周元捞了上来。

同时,将此处也封锁起来,并做了记录。

若彭盛无问题,他的记录结果便是真实的。

周元在一处陡峭的湖畔处留有脚印,应是滑落到了湖中,湖畔处的湖水深约三米,足以使人溺亡。

而溺亡处距离南京国子监的大门,约有八百米,旁边都是绿植树木,有些偏僻。

再加上是清晨。

周元若意外摔落湖水中,发出呼喊,还真不一定会有人听到。

苏良唯一疑惑的是,周元会凫水。

虽说也有腿脚抽筋的可能,但先意外落水而后又腿脚抽筋无法游泳,还是太巧合了。

随即。

苏良等人去了南京国子监,周元居住的地方。

周元乃是五月六日下午入住到了南京国子监,六日晚、七日晚都是与老友南京国子监监丞许徽之一同吃饭,然后八日清晨便出了意外。

房间的布置很简单。

一桌四椅一张床,外加窗口还有一张书桌与红木椅。

此刻,书桌上还放着周元的笔墨纸砚,苏良看到砚台旁,那根掉了毛的毛笔,不由得伤感起来。

周元与他一样,起于微末。

周元甚是节俭。

一支毛笔经常是用到毛都掉了一半才会将其扔掉。

苏良走到书桌前,翻看着上面的纸张,屋内的文书已被拿走,但一些草纸仍放在桌子上。

苏良掀动着草纸,突然看到

他抽出来一看。

纸张上写着苏良那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中,源头二字被圈了起来,然后此首诗又被两道墨痕划去。

苏良微微皱眉。

“吴相,希仁兄,这……有些不对劲。子雄兄甚喜这两句诗,他应该不可能将其写完又划掉。”

吴育和包拯看过后,包拯道:“这可先作为一个疑点留存,我们接着找可疑之处。”

随后,众人便再也没有新发现,然后一起前往了周元的灵堂。

周元的棺木被张茂则安排在国子监最后面的一处小院中,有专人看护。

周元之妻崔氏和刚满十六岁的儿子周耀守在棺木旁,面容憔悴,已哭成了泪人。

崔氏和周耀不识吴育和包拯却识得苏良,见苏良前来,崔氏连忙站起身,道:“苏御史,我……我……我……”

崔氏一开口,便忍不住抽泣起来。

苏良连忙安慰道:“嫂子,节哀顺变,这是吴育吴副相,这是包拯包学士,我们遵从官家之命,一定将此事水落石出!”

崔氏和周耀连忙朝着二人行礼。

随后,苏良看向周耀,道:“好好照顾你母亲,别让她太难受了。”

“是,苏叔父。”周耀拱手道。

苏良看到周耀,不由得又想起了曾经的往事。

那时,周耀在老家读书。

因过于老实被人欺负而气到了周元,周元恳请苏良写封信,骂一骂他这个窝囊儿子。

苏良本已答应了。

周元又担心苏良骂的太狠,又不让苏良写了。

此外,就在今年年初,周元还委托苏良与唐宛眉为周耀说个婚事。

唐宛眉已找好了人家,就等着周元外巡回京后,让其好好瞧一瞧呢!

苏良想到这些,就忍不住想要落泪。

他与吴育、包拯在棺材前拜祭一番,交待身边人好好照顾崔氏和周耀,便离开了。

接下来。

他们将要开始问案,将南京城的官员全都问讯一遍。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